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邁向成功系列之60《韜晦術》:為人、經商必讀枕邊書

千古奇書之《韜晦術》:為人、經商、從政必讀的枕邊書

千古奇書系列之《韜晦術》白話譯文版,涵蓋了豐富的處世哲學,討論了在亂世中自我保全的智慧。

韜晦之策儘管表面上顯現出許多退讓和忍耐,卻更凸顯了人的韌性和忍辱負重的內在力量。其強大的隱蔽性和實效性,常常能夠出人意料地取勝,事半功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DosNL3s2U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 01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1

前言

《韜晦術》是明正德年間狀元楊慎所著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就出自其手
楊慎初入官場因年輕氣盛、稟性剛直
在著名的“撼門事件”中
險些惹下殺身之禍:後發憤研究韜晦之術
得以頤養天年,才有此奇書流傳於世
韜晦”是“韜光晦跡”的縮略詞
其意為:隱藏自己的行跡、聲名和才能
韜晦術以守為攻,以退為進
目的在於避禍圖存,以待轉機
劉備學圃,韓信忍受胯下之辱
都是韜晦術的範例
可謂小用小成,大用大得
書中每句都是至理名言,真知灼見


人所欲者,順其情而與之;


我所欲者,匿而掩之


然後始可遂我所欲


韜光養晦,大抵如此

全書共八卷:分別是
隱晦卷一
處晦卷二
養晦卷三
謀晦卷四
詐晦卷五
避晦卷六
心晦卷七
用晦卷八



古語說得好: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能夠不辭勞苦、又任勞任怨的人,可以擔當大任,作國之棟樑


小的變故就把自己摘落清楚的,恐怕攤責任
喜歡推卸責任躲避嫌疑的人
這樣的人就很難把他做為知己、委以大任


性情乖戾,對啥都不服,和誰都不合,這樣的人容易招訟惹非不但害了自己還會累及家人


待人接物,設身處地,不計較個人得失
這種人往往會福從天降,延年益壽


好色好酒的人,家中的妻妾也不會和睦
閨門不靜,家多醜聲


經常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害他人,那麼他家裡的兒孫們肯定違背人倫大逆不道,不忠不孝


急於賤賣田園家產,往往都是遇到急難
這時候買主還要趁人之危把價錢壓得更低,有損天理
這樣的人肯定會生出敗家的兒子


尊師重教的人,必能養育出孝子賢孫


又愚昧又魯莽,而且說話尖酸刻薄的人,會損陰德,既貧窮又損壽


聰明的人看上去語言木訥,但卻雍容得體,這種人必然一生富貴安康




患難之中堅守本性,堅守情操,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人是棟樑之才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2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2

隱晦卷一


蘇東坡說:“古代聖人要做一件大事時
一定會先置身暗處觀察明亮處其他人的行動
自己保持靜默從而細心觀察別人的動作
這樣所有人的內外情形就都會真實的展現在自己眼前了”
把一棵樹藏到樹林裡
人們就會視而不見
這是為什麼?
因為它和別的樹沒有什麼區別
把一個人藏到人群裡
讓他和周圍的人沒有區別
人們也將視而不見,道理是一樣的


一棵樹高出樹林,大風必然把它吹折;
一個人鶴立雞群
禍患也必然降到他身上
這是從古至今不曾改變的道理
所以德高望重的人更應該深居簡出、謹言慎行
才能出眾的人尤為忌諱自我張揚
這樣才可以藏住身形,遠離禍患


榮華利祿對於人的誘惑力是最大的
然則榮利場卻是最難站住腳的
最上一等的
以自己完善的道德守住自己的地位
雖然處在危險的邊緣卻能安然無恙
才能中等的,以禮義自律
整日戰戰兢兢
如同踩在薄薄的冰上一樣
這樣也僅能保持沒有過錯而已
最差一等的,由著自己的性子
恃權仗勢,胡作非為
不被殺死也要廢棄終身
很少有能保全身家性命的


人們都知道身處富貴很榮耀
卻不知道富貴有時如同霜矛利刃


人們都知道貧窮困賤是恥辱
卻不知道貧窮困賤才是養身立志的土壤
如果知道貧賤的好處
並且牢記不忘
這樣的人才可以身處富貴的地方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3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3


處晦卷二


沒有陰,陽就不會產生
沒有柔,剛就不會鋒利
沒有陰暗,光明也就消亡了
所以這對立的二者不可偏執一端
兩者相合,可以收到互相生髮,互相救助的功效;
如果二者偏離,就都成為了無源之水
即使看上去壯盛
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處晦的形勢如同立身懸崖
容易站立卻難於堅守
只有堅持沒有事最好
做事沒過錯就是功勞的原則
才可以免除禍患、保全己身
身處兩難的境地中,應該秉持誠信
坦坦蕩蕩如同沒事一樣
不要存有機巧的心思
也不用玩弄巧詐手段
這樣才能把棘手的事情處理得當




東西不容易得到,就難免怕被人搶去
所以沒得到之前就應該考慮如何不被人搶去
研究出完備嚴密的對策
這樣得到了也沒有後患
也不怕得而復失了




聲音太大了反而聽不到聲音
謀略至大也會沒有形跡可察
以沒有形跡的謀略來締造有形的功績
即便舉起天下這樣重的東西也會很輕鬆
有的事情很隱晦
禍機的發生也在很久以後也難以發現




只有見識高超的人才能敏銳地察覺到
預先策劃好的對策在很久以後卻能收到奇異的效果
災禍和幸福並沒有固定的規律
都是人自己招來的
由自己闖出來的禍,應當由自己承擔
嫁禍給他人,不是正人君子該做的事
福不會無緣無故降臨
這樣的福通常都會有大禍
得福反而得禍
要拒絕禍就要辭去這種福
禍和福的得失最需要用心去觀察思考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4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4


養晦卷三


光明和陰晦都有固定的規律,這是自然規律運行的結果



然而用人事上的情形來比擬光明和陰晦
就很難從外表上判斷出來
有人說:“‘君子應該奮發圖強
絕不停止’為什麼還要用晦呢?”
這句話說得雖然很好
卻可惜不夠全面




天有陰天晴天
人世也有治世和亂世的區別
人事更有可做和不可做的道理
明白了其中道理而採取行動的稱之為“明智”
相反的情形就只能是愚蠢妄動了
晦”這種狀態不是隨時都有的
有時需要“養”才能成




善於養晦的人能得到長遠的利益


不善於養晦的人,大禍就在眼前


晦”也並非是很難養的
小到彈琴、書法這些雕蟲小技
大到經書典籍傳世鉅著
只要善於利用,都可以成為養晦的有力工具
美酒和醉鄉、山水風景
更是養晦的最好鼎爐




別人想要的東西,要順著他的想法給予他


我所想要的,卻要想辦法掩藏起來


不讓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然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君子養晦
是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發揮自己才智;


小人養晦
卻是準備以後發洩自己心中的怨毒



雖然都是養晦,出發點卻是不一樣的


至於漂亮的美女經常遭到嫉妒
英雄豪傑也往往多災多難
在災難臨頭時
不養晦怎能保存住自己
愚蠢是眾人所嘲笑的
我則樂於承受並心安理得
我也不是真心喜歡愚蠢
而是喜歡這種“晦”的謀略
如果僅愚蠢還不足以迷惑對手就再加以瘋癲
既愚蠢,又瘋瘋癲癲
誰還能認為我賢明呢?
這就達到了養晦功夫的頂端了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 05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 05


謀晦卷四


如果形勢發生了突然變化
意外的災害也突然降臨
養晦則在時間上來不及,也難以收到功效
這時就是用謀略促成“晦”這種狀態產生的時候了
晦”用謀略來促成,更能收到大的功效
雖然有失去正道的嫌疑,在大義上卻又不失為正
這是因為心中的是正直的緣故




謀晦要能忍耐
能忍住別人所不能忍耐住的
才能成就別人所不能成就的“晦”
然後才能立下別人不能建立的功勞
如果事情不能去做卻又不得不去做
便假借做的名頭來說明不可做的道理
這樣就達到了做而實際上不做的目的




破壞敵人的陰謀、挫折敵人的鋒銳
勇猛的武力、猛烈的陣勢有時還不如“晦”的功效大
如果敵人以千軍萬馬圍困我於孤城之中
勇猛比不上敵人,實力又相差懸殊
此時便只能用謀晦的手段來保全自己並建立功業了




謀晦最忌諱的是過高的名聲
因為美名近於“明”這種狀態
名聲過高會有無形的威權
而使居於上位者不安
這樣就有折損顛仆的危險了


假如已背上正人君子的名聲
並且名望很高
偶爾做一件不傷大雅的小人做的事
這也是謀晦的一種手段
自己所不願意的事
強行反對拒絕會損傷別人的感情
不如引別人進入自己的“晦”的狀態中




位置相同心意也會相同
就沒有這些麻煩了
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
拒絕就會有禍患發生
順從又會損害自己
而先損自己來滿足他人
然後就可以把他人所有也都佔為己有
身處大家都想要搶奪的位置
通過謀晦的手段來保全自己來建功立業,這才是謀晦的最佳之策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6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6


詐晦卷五
詭詐雖然是不好聽的名詞
卻也是可以出奇制勝的謀略
孫子兵法上說:“兵不厭詐”
就是在平常時候施展出來
人也是難以防範的
運用詐術只要合理適當
也可以達成“晦”這種狀態
筆直的大道漫長而又難以達到終點
小路眾多卻又使人茫然不知所從
只要細心觀察思考
小路才是到達終點最快捷、最省力的途徑
用詭詐來求生,用晦來保全自己
這並不是不走正道
而是因為正道根本就行不通




曹操因詭詐而興霸業
王莽因為詭詐而得到了名聲
詭詐作為一種謀略功效是很強大的
即使賢能的人也不免要使用
討厭詭詐而平平實實行事
這固然是君子的本色;
然而不識詭詐陷入別人的奸謀中也是要被當世的人譏笑的
所以正人君子即使不喜歡使用詭詐的計謀
卻也不能不知道這種手段的使用方法




人們都喜歡歸功自己卻把過錯推給別人
我卻把過錯攬到身上
把功勞推給別人,這也是一種詐晦
卻最終能得到功勞而沒有過錯




在君王和臣子,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中
盡心盡力的去侍奉也經常會有不歡快的事發生
使用一點詐謀反而會更加親密牢固
這道理很微妙,知道的人很少




詐晦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技術不精湛就會失敗
自己反要受到傷害
心裡不夠忍耐也做不成
只能成為別人笑話的把柄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7

1# edward
《韜晦術》為人、經商與從政必讀的枕邊書07


避晦卷六


易經上說:“人應該奔往吉利的地方而躲避開兇險”
災禍患難的到來如同洪水猛獸一樣可怕
逃到別的地方避開它就會大吉大利
不顧利害,迎頭趕上就只有死亡了
兵法有三十六條計策逃走和閃避才是最好的計策




躲避並非只是逃跑,方法有很多種
最完善的方法沒有超過“晦”的,干擾、迷惑敵人
使敵人失去對我的辨別能力,我也就沒有後患了



觀察揣摩敵手的情形和心理,從而建立自己的聲勢
站到敵手無法攻擊的位置,敵手就無法向我動手了
高高在上者常懷疑下屬對自己的不忠
因為人的正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下



遭到上面的懷疑是極為危險的事
解除上面疑心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勤謹忠心不二而已
如果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躲避,就乾脆放棄抵抗
把生命交到對方手中,隨便他怎樣處置也是避不開時的躲避方法
行使避晦的權謀如果不得要領
情形重的要喪失性命,情形輕的也會損傷身體
所以不能不深入研究避晦的道理


自古以來躲避災害的往往避開塵世:選擇出家
如果能徹底斷絕自己的嗜好和慾望
佛道兩家倒也是另一番樂土
避晦的要訣在於堅定一心,避害一定要避得全面
不要因形勢稍微緩和而心喜,也不要因貪小利而妄動
要認定避得深入、避得遙遠、堅定,一念這三條規律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