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境外基金?
所謂「境外基金」(offshore fund)是指基金註冊地不在台灣的共同基金,以全球投資人為銷售對象。至於一般國人熟悉的「海外基金」,則是指國內投信公司發行,投資區域在海外的共同基金,不過,由於投資區域都是在海外,也有將其統稱為海外基金。
2. 買境外基金是免稅的嗎?
財政部決定,從寬認定境外基金收益的海外所得稅負,長期持有境外基金者,99年以後出售境外基金,可按98年12月31日當日基金淨值與實際取得成本擇一從高認定,長期持有者的海外所得稅負,將可因此大舉下降。 財政部強調,此舉形同不追溯既往,對投資收益課稅的從寬原則,讓持有境外基金的投資人,縱使在99年後出售海外基金(98年前買進者),也享有免徵98年之前境外基金收益海外所得稅的實質效果。 這項針對境外基金採取的成本從寬認定原則,假設基金持有人的原始取得成本,高於98年12月31日的淨值,依財政部規定,投資人可要求按原始取得成本辦理申報。
目前財政部對於無法舉證境外基金成本者,乃依20%做為收益,也就是100元中,有20元需要納入最低稅負的所得額課稅。 最低稅負制自95年元月起施行後,國人的海外所得明令要自98年起課稅,但依法可以再延一年自99年施行,財政部指出,最低稅負對於國人的海外所得課稅,必須達到二項標準,一是合計全戶的海外所得總額要超過100萬元;二是國外加計國內(應稅及免稅)所得總額達到600萬元時,海外所得包括境外投資收益,才需報繳20%的最低稅負所得稅。 財政部強調,投資人不必過於擔心境外基金因此被課徵20%的所得稅,依據統計,國內申報最低稅負並繳稅者,每1,000個申報戶只有一戶受到影響,多數投資人應該都不會有被課到稅的問題。
3. 投資境外基金會有何種風險?由於境外基金涉及外幣交易,故除基金交易本身之投資損益外,與國內基金最大不同在於匯率風險。投資人開戶時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需知」及「基金風險預告書」,申購前應先充分了解各基金投資標的、投資市場、基金風險屬性等。
4. 投資境外基金有何投資效益?可以作為貨幣風險分散的工具。如果不想所有的資產都是新台幣部位,而希望將一部分資產變成美元或其他國家的貨幣,以避免匯率變動的風險,雖然可以去開一個美元帳戶,然後將新台幣換成美元存入。但選擇投資境外基金,不但可持有外幣,又可以享受投資報酬,是持有外幣的最佳方式之一。尤其如果從事類似出口或貿易的工作,會有大筆的美元收入者,若 沒有很好的安排,可能形成變相損失,這時投資在境外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
貳、有關兩岸「MOU」之問
1. 何謂「MOU」?
金融MOU全名叫做「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依國際慣例,當銀行、證券期貨、保險業到其他國家設立分行(或子行)做生意時,雙方金融監理機關通常會先協商如何合作監理,並以「備忘錄」方式記載,這種文件屬於「協議」性質,並非「法律」。
2. 「MOU」四項主要內容為何,請回答之。
金融MOU是打開兩岸金融市場大門的「敲門磚」,有了MOU,兩岸才能進一步協商更開放的金融措施,例如大陸法人可以來台投資台股、雙方金融業互相參股、設立營業據點,兩岸資金、股民互相流通,民眾的投資理財都可能因此發生變化。
舉例來說,未來大陸銀行在台灣設立分行後,民眾可以直接在台灣開立人民幣帳戶,就像開美元帳戶一樣方便;投資人再也不必透過人頭戶,直接在台灣下單就可以買賣港股或陸股。
另外,很多股市投資人也期待,台股可望因陸資來台投資受惠,投資人可因股價上漲而受益。但財金高層官員提醒,初期大陸法人來台投資金額不大,對台股實際助益有限,不要過度期待。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可能會因此升值,因為很多外資將大舉匯入「卡位」,使新台幣趨勢看升。
3. 台灣銀行若在登陸,是否代表台商在大陸比較容易借到錢?
經過兩岸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的充分協商溝通,雙方對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涉及的業務性、技術性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在信息交換、機構設立、危機處理、人員培訓和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以確保對互設機構實施有效監管,維護兩岸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楊毅表示,11月16日,兩岸銀行、証券及期貨、保險業監管合作備忘錄順利完成簽署。 楊毅說,這是落實「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的具體措施,標誌著兩岸金融監管機構將據此建立監管合作機制,為進一步深化兩岸金融業交流與合作創造了積極條件,預示著兩岸金融合作將進入實質階段。 他說,這項備忘錄的簽署,有利於促進兩岸金融業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更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大陸台資企業的融資環境,在兩岸金融合作歷程上具有「重要意義。」
4 簽了MOU之後,是否就可以買大陸股票?
A股為人民幣普通股票。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發行並上市的普通股票,讓中國本土機構或個人(不含港澳)用人民幣買賣交易。
B股為人民幣特種股票,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發行並上市的特種股票,雖以人民幣做為面值單位,但卻是以外幣交易買賣(在上證所為美元,深證所用港幣),只有境外投資人以及持有國外護照或外匯資產的中國居民才能買賣。
所以就算簽訂MOU支後也是無法購買
5. 簽了MOU之後,對台灣金融業(銀行業 証券業與保險業)經營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目前八家台資銀行(彰銀、國泰世華、華銀、一銀、合庫銀、土銀、中信銀和兆豐銀)已在大陸設立辦事處,除兆豐銀外,其餘七家都可升格分行。保險業和證券業都可以到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放寬合資對象,承攬業務範圍也可適度擴大。
金融業正爭取,將來兩岸進行ECFA談判時,讓台資銀行可提前承作人民幣業務,如此有助國內銀行拓展大陸台商業務,進而提升銀行獲利。 |